今天是:

最新团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团讯 >> 正文

三下乡|云端架起连心桥 青力助燃民宿潮 ——萍乡学院“云宿青春志愿队”以新媒体赋能武功山民宿发展

发布日期:2025-07-08    作者:     来源:     点击:

在旅游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武功山民宿作为游客栖居的重要载体,却在宣传推广领域陷入困境。萍乡学院云宿青春志愿队“三下乡”调研数据显示,70%的游客通过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完成民宿了解与预订,这一数字深刻揭示:新媒体已成为民宿客源的关键入口,而武功山民宿亟待突破宣传瓶颈。为此,志愿队深入民宿群,凭借新媒体推广、品牌包装与活动策划等专业手段,为武功山民宿搭建通往“云端”的流量桥梁,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旅游破圈出彩。

云宿青年破茧力,数字乡旅焕春潮

当武功山的云雾每日如期漫过青瓦屋檐,山间特色民宿却因新媒体运营短板陷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云宿青春志愿队的队员们扛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以年轻视角重新解构民宿魅力——他们背着设备追逐清晨的云海日出,手持云台记录蜿蜒徒步路线,蹲守灶台拍摄紫红米粥的制作过程,让镜头成为民宿与世界对话的窗口。 这些充满青春创意的内容迅速在网络掀起热潮,“民宿24小时慢生活体验”“三下乡民宿的工作日常”等系列vlog,以真实鲜活的视角打破宣传套路,单条视频播放量屡破千次,私信咨询纷至沓来。截至7月4日,志愿队已在小红书、抖音、微信等平台发布288篇图文视频,用指尖的力量编织起传播网络。30余场直播活动中,实时展示武功山晨雾山景、民宿特色亮点,通过弹幕互动为游客规划行程、答疑解惑,让屏幕前的“云游客”真切感受到武功山的温度。

34035

键盘敲击声与快门声交织,直播讲解与数据复盘并行,这群年轻人用新媒体的“十八般武艺”,将深山民宿推向流量舞台中央。如今,越来越多游客循着屏幕里的风景奔赴而来,志愿队以青春之名,在数字浪潮中为乡村旅游注入澎湃动能,书写着新时代青年服务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创意点染民宿暖,青衿织就振兴图

“云宿青春志愿队”用青年独有的创造力,将武功山民宿打造成传递温暖与文化的桥梁。在芸阁朴宿,队员们发起“登山杖接力站”,让承载着旅人足迹的登山杖成为山间的爱心纽带,续写着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传递;在留夏民宿,一面“明信片留言墙”跨越时空,串联起不同旅客的故事与祝福,成为情感共鸣的打卡圣地,引得无数游客拍照分享。在朴居一宅,队员们与民宿主人一同熬制萍乡特色紫红米粥,让游客从舌尖上感受当地风土人情。此外,队员们就地取材,用野竹插瓶、枯木花艺等充满自然美学的创意装置,为民宿增添独特魅力。这些充满巧思的设计,不仅激发了游客主动分享的热情,更以“零成本”的方式,让武功山民宿的故事在互联网上不断流传,彰显着新时代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与担当。

3E422

青春解码数字乡旅镜头丈量振兴之路

在三下乡实践的数字战场上,“云宿青春志愿队”用无数个调试镜头、修改脚本的深夜,书写着青年探索者的奋斗诗篇。起初,团队制作的民宿宣传视频因过度聚焦设施参数,播放量始终徘徊在个位数。但这群年轻人没有气馁,他们带着笔记本穿梭在民宿与游客之间,在徒步栈道收集攻略需求,在饭桌上倾听住客故事,终于找到了“旅行攻略+情感共鸣”的破局密码。 从生硬的设施介绍,到聚焦武功山云海日出的拍摄指南;从冰冷的房间参数,到讲述民宿主人与客人的暖心互动,镜头语言逐渐充满温度。团队自学剪辑技巧,将“大学生三下乡在民宿工作一天是什么体验”等鲜活故事,配上云雾缭绕的山景、热气腾腾的紫红米粥画面,在小红书、微信公众号上引发共鸣。那些记录着民宿日常的vlog,不仅是简单的宣传,更是青年学子对乡村旅游的深度思考与创意表达。 当单条视频播放量从两位数飙升至数千,当民宿暑期预订量增长30%,屏幕数据的跃升背后,是青年团队用脚步丈量乡村、用智慧探索互联网的生动实践。正如民宿协会会长所言:“这些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实实在在的客源,更是用青春智慧点挖掘媒体时代的运营新思路。”

42863

在这场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中,“云宿青春志愿队”用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搭建起高校智慧反哺乡村发展的桥梁。他们不仅以新媒体为笔,在数字画布上绘就武功山民宿的崭新图景,更用实践探索出可复制推广的“新媒体+文旅”乡村振兴范式。如今,志愿队的青年们仍在继续深耕,通过持续优化内容生态、拓展传播矩阵,不断释放“青春营销”的持久力量,让武功山的“山居诗意”搭乘数字快车,从山间走向全国,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间绽放绚丽之花。

上一条:三下乡|柏林友人走进垭坞村课堂:一场意外的跨文化邂逅
下一条:三下乡|剪纸传非遗,童心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