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青春的底色。萍乡学院“玉玲”志愿服务团前往萍乡市湘东区腊市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团围绕“乡村振兴”主题,以实际行动描绘了实践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智能服务为百姓,数字乡村谋发展
“玉玲”志愿服务团围绕腊市镇当前的产业和便民服务现状,提出“大数据+产业”和“大数据+便民服务”模式,以带动农业耕种自动化、数字化,推进百姓咨询服务简便化、智能化。并且当地政府提出与学院深入合作,结合学院专业优势大力推动数字腊市的发展。服务团也积极提出“大数据+乡村发展”等策略方案,为腊市镇的数字发展出谋划策。
少儿编程引童心,留守儿童不“留守”
“玉玲”志愿服务团以带领孩子们了解编程、学会编程为目的,开展了多次志愿服务。服务团将自身专业知识与“童心课堂”结合起来,带领留守儿童们了解电脑基础知识和少儿编程的内容。志愿者详细地为小朋友们科普电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小朋友也非常迅速地熟悉了电脑,并学会了如何操作电脑。在熟悉电脑操作后,志愿者利用“小奥AI编程”带领小朋友们接触信息技术与有趣的编程思维。在编程中,帮助小朋友们建立了一个初步的编程印象、提升了实践和思维创新能力,把计算机和编程相关概念培育在他们的脑海中,以备将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走进农家千千户,数字生活普万民
“玉玲”志愿服务团协助当地村干部在腊市镇各个村庄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收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数字信息技术赋能提供实质性的建议。志愿者们为腊市镇各个村的老年人普及智能手机的使用,手把手教老人们使用微信视频、微信支付、打开健康码等功能。志愿者们还引导村民们注册和使用“电子医保卡”,耐心为村民们介绍“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益处并帮其办理,大力推进“互联网+医保卡”新应用,为腊市镇的人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
荒地复耕兴农业,“玉玲”实干防返贫
2022年腊市镇1213.9亩撂荒地全部完成复耕,并形成了众多产业,为腊市镇百姓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为做好防返贫工作,志愿者们根据腊市镇政府工作的需求,通过一对一拨打电话,耐心细致地询问脱贫户的工作地点以及实际工资等信息,积极核实腊市镇八个村脱贫户的就业情况,精准对接腊市镇每一位脱贫户的就业信息。并利用数据采集,对比处理等方式,将大数据融于工作当中,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一帧一画皆风景,一字一句入人心
志愿者们面对产业兴旺,底蕴丰厚的腊市镇,迫切想要通过互联网把它宣扬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腊市,走进腊市。志愿者们在《多彩腊市》、《每日湘见》和《萍乡日报》中发表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张图片、每一段视频都是对腊市的真实写照。字斟句酌地写稿,是志愿者们对待工作的态度;跋山涉水的拍摄,源于志愿者们对腊市生活的热爱;一帧一画的视频,是志愿者们对多彩腊市的赞美。实践期间,志愿者们已经参与撰稿《多彩腊市》1篇,《每日湘见》7篇,为腊市互联网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走进腊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厕所河道齐改造,美化乡村助振兴
志愿者们以一卷米尺、一台电脑协助当地农业农村办完成“一河两岸改造工程”的收量工作,为腊市镇防污排查工作又添新力。“治理污水,合理排放”提升了腊市村民的幸福指数,加速了乡村卫生环境美化。志愿者们下村下户统计各家厕所与过滤池的安装情况,为旱厕改新换代出力,促进乡村卫生环境“振兴”。
不忘初心担使命,勤劳为民走万里
顺应时代潮流,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担当时代青年。“我已为国捐躯,不孝罪大......”是彭树敏写下的家书,激励了无数的后人为之奋斗。彭树敏同志将自己的一生与国家的前途、民族命运紧密相连。而现如今,仍有像他一样为祖国奋斗,为百姓奔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陈步上同志。陈步上同志用一节课的时间告诉志愿者们:“坚持理想信念不是一时一刻,要切实地按照目标坚持下去,为中华民族谋幸福”,这同时也是他自己最真实的写照。如今已75岁的陈步上同志依然坚持每天走访3至5户人家,听取民众的声音,为百姓解决问题。志愿者通过了解彭书敏烈士和陈步上同志的事迹,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甘于奉献、不计回报、勇于拼搏的坚定信念。决心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记于心间,并实践于行。
一水护田将云绕,两山排阙送青来。乡间小道向稻尽,水清岸绿引鹭来。腊市镇民风淳朴,一抹“红色”的身影穿梭在乡间邻里,留下一瞬最美好的光影。“玉玲”志愿服务团的成员们说:“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腊市镇政府和百姓的认可,这让我们感到服务社会和帮助老百姓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以数字信息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玉玲”志愿服务团将会结合专业背景,持续不断地为乡村振兴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