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下午,萍乡学院云宿青春志愿队在芸阁朴宿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民宿行业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的访谈活动。作为“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和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乡村民宿的经营现状、挑战与机遇,为民宿产业发展贡献青年智慧。活动邀请了武功山旅游协会会长文凌、朴居一宅民宿老板刘祖霖作为访谈嘉宾,与志愿者们共同探讨民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数据透视:从产业图谱看发展痛点
活动伊始,武功山旅游协会会长文凌以一组详实数据勾勒区域民宿产业全景:“目前武功山景区周边民宿总量达536家,年营业总额约1亿元,其中70%左右为农户家庭民宿,精品民宿占比较少,不到20%,目前加入民宿协会的有182家。自2020年以来新增民宿270余家,形成快速增长态势。”

当前,武功山民宿行业主要存在同质化竞争严重,及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严重,旺季日均入住率可超80%与淡季不足30%,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因素制约着民宿行业的健康发展。
案例解码:传统民居的活化新生
朴居一宅民宿创始人刘祖霖分享了从普通的小民房如何改造成为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经典民宿的创业过程。他提到,在设计改造过程中,团队深入挖掘当地文化元素,将传统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既保留了乡村的原始风貌,又赋予了民宿新的生命力。通过这样的改造,朴居一宅不仅成为了游客体验乡村生活的理想之地,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刘总还介绍通过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的宣传及周到细致的服务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两处新的民宿。

刘总强调,服务是民宿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他们团队始终坚持以客为尊,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让每一位入住的游客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通过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宣传,朴居一宅及其新开发的民宿迅速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成为了武功山地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思维碰撞:青年智慧点亮发展路径
在“自由交流”环节,队员们围绕“数字化转型”“业态创新”等议题提出创新方案。
他们建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游客的行为习惯和偏好,实现精准营销和服务定制化。同时,提出开发虚拟现实体验项目,让游客能够在线上预览民宿环境和周边景点,提升预订转化率。
针对当前同质化竞争和季节性影响,同学们提出以业态创新来解决。队员们首先提出要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打造独特的民宿伴手礼,以及举办主题活动和节庆活动,丰富游客体验,增加民宿的附加值。在业态融合方面,提出“民宿+康养”“民宿+农事体验”的新业态模式,这些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当地自然资源与健康养生理念,以及农业体验活动,为游客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住宿体验。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民宿的吸引力,还能带动当地农业与康养产业的发展,实现多方共赢。
这些创新方案的提出,展现了青年们的智慧和活力,为武功山民宿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灵感和动力。

实践延伸:从调研成果到落地转化
此次访谈,是云宿青春志愿队“三下乡”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与民宿老板对话,队员们触摸到民宿行业的脉搏,从行业现状到未来趋势,从经营难题到创新探索,收获的不仅是对武功山民宿的认知,更是对乡村文旅发展的思考。青春力量与民宿发展碰撞,相信这些思考,会化作推动行业进步的微光,也让“三下乡”的实践意义,在洞察与交流中愈发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