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文化人才与文明乡风双向赋能、双向滋养,2025年7月2日,在这个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夏日,萍乡学院外国语学院“萍外星光”志愿服务团的师生们携手萍乡市“四个100”文化导师,以红色非遗传唱为主题,聚焦于省级非遗项目安源红色故事与安源红色歌谣,在垭坞村开展“非遗润童心,乡韵筑梦行”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为垭坞村的孩子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红色非遗课。

01
活动开始
糜文宇导师以“少年进炭棚”的经典歌谣为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张家湾的红灯》的历史背景和深远意义,诠释了语言工作者独有的讲述技艺,让革命故事焕发新的生命力。黄瑶老师将安源红色故事的丰富情节和深刻内涵娓娓道来,带领学生们“穿越时空”,见证先辈们艰苦卓绝的抗争;甘璐琼老师则通过现场演唱和教学,演示了歌谣独特的唱腔与方言韵味,让稚嫩而坚定的歌声在宗祠内回荡,传递着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与对红色精神的传承。

02
活动现场
大学生和小学生们聚精会神地聆听,不时发出阵阵掌声。通过与文化导师和传承人的互动交流,大家不仅加深了对安源红色故事与红色歌谣的理解,也激发了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以及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此次活动是萍乡学院外国语学院践行共青团江西省委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服务乡村振兴号召的具体实践。通过与安源红色非遗相结合,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的同时,也让红色非遗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未来,“萍外星光”三下乡志愿服务团将继续深入乡村,以青春力量守护红色根脉,让安源红色故事与红色歌谣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促进地方文化繁荣和红色文化传播贡献积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