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乡村振兴教育事业发展,提升乡村儿童的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7月5日上午,萍乡学院工程与管理学院“老阿姨”志愿服务团踏进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广寒寨乡官溪村,开展了一场融合防溺水安全知识与科学实验的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通过知识讲解、互动体验、情景再现等方式,为孩子们呈现了一堂生动而有意义的“安全与科学”课程。
防溺水教育:守护生命安全线
“当我们遇到同伴不幸溺水的情况时,我们是否应该立即直接伸手进行救援?”在官溪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宽敞教室里,身穿统一服装的志愿者们以一个这样的问题作为活动的开场白,瞬间便牢牢地吸引了在座孩子们那充满好奇与关注的目光。紧接着,志愿者们并没有急于给出答案,而是通过精心准备的PPT和生动的讲解,结合近年来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溺水案例,以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方式,详细而全面地剖析了野外水域潜藏的各种风险因素、溺水事件发生时往往不易察觉的无声征兆,以及在面对此类紧急情况时,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自救与互救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整个讲解过程既严谨又生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宝贵的生命安全知识。

趣味游戏:课间放松增默契
为了充分调动现场的氛围,志愿者们特别设计了“一块五毛”和“萝卜蹲”这两项极具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环节。在“一块五毛” 游戏里,女生为“五毛”,男生为“一块”,参与者依志愿者指令快速按金额组队。“萝卜蹲” 游戏则更具创意,依学生特点喊出特点,符合的孩子马上蹲下避免淘汰。这些游戏锻炼了孩子们的反应能力,现场气氛欢乐,孩子们在奔跑欢笑中释放青春活力,活动充满生机。

科学实验秀:激发探索热情
完成安全教育后,志愿者们变身为“科学启蒙者”,引导孩子们完成了三个趣味盎然的科学实验,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为什么杯子里的纸巾不会变湿?”志愿者将玻璃杯倒扣进水中,取出后纸巾仍然保持干燥。孩子们瞪大眼睛,纷纷猜测其中的奥秘。志愿者解释道:“杯子内充满了空气,水无法渗入,这正是大气压的神奇之处!”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直观地理解了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原理。

在磁铁磁化实验中,志愿者们展示了如何利用磁铁赋予回形针磁性,并引导孩子们亲自动手操作,直观地观察磁化过程。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被磁化的铁钉竟然能够吸附回形针,纷纷热烈探讨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水中的流星雨”试验中,在手电筒的光束照射下,浸入水中的粉笔颗粒划出一道道荧光轨迹,宛如夜空中璀璨的流星,生动地揭示了光反射的原理。孩子们分组尝试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纷纷争相评选出“最美丽的流星雨”。

此次活动不仅深刻见证了知识传播所带来的巨大力量,同时也生动体现了青春一代所肩负的责任与担当。志愿者们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的热情,深入乡村,耐心细致地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中播撒下了安全意识与科学精神的种子。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更是一次充满温情的爱心传递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