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民宿察实情
青春赋能文旅兴
为深入了解武功山民宿发展现状,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升级,近日,萍乡学院“云宿青春志愿队”在武功山景区民宿“三下乡”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开展民宿发展调研实践活动。志愿者们通过实地走访、与民宿经营者深度访谈、发放游客问卷等方式,详细了解当地民宿的运营模式、特色服务、发展瓶颈及文旅融合路径。此次实践不仅旨在为武功山民宿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数据支撑与对策建议,更让青年学子在扎根乡村的过程中,近距离感受乡村旅游发展活力,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服务地方发展的同时,队员们也收获了宝贵的成长经验与深刻感悟,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深探民宿运营事
细究发展利弊情
抵达武功山后,“云宿青春志愿队”兵分多路,深入不同类型民宿开展实践调研。队员们全流程参与民宿运营,从前台接待、后勤物资调配到客房整理,沉浸式体验每个环节,全方位掌握运营细节。


在与民宿经营者的座谈中,队员们围绕客房入住率的季节波动、客源结构的地域分布、服务特色的打造路径等问题深入探讨。交流发现,随着武功山旅游升温,民宿客源日趋多元——年轻游客青睐新颖体验项目,家庭客群则看重亲子设施。但行业也面临共性难题:淡旺季差异显著,旺季常现“一房难求”却服务粗放,淡季客源锐减导致运营成本难覆盖;同时,服务标准化程度不足,员工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这些发现为后续分析民宿发展痛点提供了关键依据。
游客心声入调研
民宿体验细洞察
在调研过程中,“云宿青春志愿队”聚焦游客视角,以获取真实的民宿体验反馈,为武功山民宿发展提供精准建议。队员们深入民宿公共区域,主动与来自五湖四海的住客亲切交流,倾听他们最真实的感受。

访谈中,不少游客对民宿周边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赞不绝口。“清晨被清脆的鸟鸣唤醒,夜晚躺在露台就能仰望璀璨星空,这种远离喧嚣的宁静太治愈了!”一位来自大都市的游客感慨道。不过,也有游客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民宿能增设更多特色文旅活动,如专业的武功山徒步线路讲解、沉浸式的傩舞、春锣等本地民俗文化体验,进一步丰富住客的游玩体验。此外,交通接驳问题也成为游客关注的焦点,部分游客反映下山后难以快速找到返程交通工具,希望能优化公共交通衔接。这些宝贵的反馈,为志愿队全面了解民宿经营的“用户端”需求提供了丰富素材,也为后续优化民宿服务、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
勘察民宿周边环境
聚焦生态协调发展
在深入访谈从业者与游客之外,“云宿青春志愿队”还将调研视角投向民宿周边生态环境,实地勘察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协调状况,为武功山民宿可持续发展寻找平衡点。


队员们沿民宿周边山路细致走访,发现多数经营者深谙“生态是根基”的发展之道:不少民宿依山傍水设计景观,木质结构与青石板路融入自然肌理;部分民宿采用可再生建材,实现与山林环境的和谐共生。然而调研中也发现亟待改进之处:个别区域卫生管理存在疏漏,步道旁可见游客随手丢弃的塑料瓶与食品包装袋;部分公共休息区座椅漆面剥落、框架松动,登山步道的指示牌因风雨侵蚀变得模糊难辨,既影响游览体验,也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压力。这些一手观察数据,为志愿队分析民宿发展的“生态端”问题提供了扎实依据,也为推动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协同发展提供了现实参考。
此次武功山民宿调研,为“云宿青春志愿队”的队员们留下了深刻印记与成长感悟。队员们普遍认为,实践不仅锤炼了调研与沟通技能,更让他们对“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有了具象认知,坚定了用专业服务社会的信念和决心。这场山水间的实践,是青春与乡村的对话,更是高校学子以行动助力文旅发展、践行使命的缩影。期待更多青春力量汇入乡村振兴洪流,在田野间书写更多精彩篇章,让青春之花在服务社会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