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儿童掌握通用语言,打破沟通壁垒,拓宽成长视野。7月8日上午,萍乡学院工程与管理学院老阿姨志愿服务团来到了萍乡市湘东区广寒寨乡官陂村实践站,为当地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普通话课堂,开启了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又一精彩篇章。

课堂伊始,志愿者们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普通话的重要性。他们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播放有趣的视频,让孩子们了解到普通话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孩子们对普通话学习的兴趣被充分激发,纷纷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随后,课堂进入了易读错词语的学习环节。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一份包含常见易读错词语的PPT,如“跷跷板”“框架”“埋怨”“惩罚”“逮捕”“字帖”“下载”“倔强”“洁癖”“压轴”等。这些词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但读音却容易被误读。志愿者们逐个讲解这些词语的正确读音,并通过反复示范和领读,让孩子们在跟读中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例如,“框架”应读作“kuàng jià”,而不是“kuāng jià”;“埋怨”应读作“mán yuàn”,而不是“mái yuàn”;“字帖”应读作“zì tiè”,而不是“zì tiē”。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下,认真跟读,互相纠正发音,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

在学习了易读错词语之后,志愿者们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绕口令大挑战。他们精心挑选了几段经典的绕口令,如“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补破皮褥子不如不补破皮褥子,门口有四辆四轮大马车,你爱拉哪两辆来拉哪两辆”。这些绕口令不仅考验孩子们的发音准确性,还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反应能力。孩子们在挑战中逐渐克服了紧张情绪,勇敢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每当有孩子成功完成一段绕口令,课堂上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孩子们的自信心也在一次次的挑战中得到了提升。
课堂的最后,志愿者们对孩子们的学习成果进行了总结和鼓励。他们充分肯定了孩子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学习,并为每个孩子颁发了小奖品,以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不断提高普通话水平。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普通话课堂,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感受到了学习普通话的乐趣,以后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普通话。

此次萍乡学院工程与管理学院老阿姨志愿服务团开展的暑期“三下乡”活动,不仅为官陂村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普通话课堂,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学习普通话的种子。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让农村留守儿童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温暖,也为推动农村普通话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普通话学习之路将越走越宽广,他们也将在普通话的助力下,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