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非遗文化的薪火在乡村少年心间永续相传,让传统艺术的瑰丽图景点亮他们的成长之路,2025年7月3日,萍乡学院外国语学院"萍外星光"志愿服务团走进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六市乡垭坞村支教课堂,开启"非遗课堂之民间面塑"这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
课堂伊始,志愿者老师借助精心设计的 PPT,开启 “非遗课堂之民间面塑” 的奇妙之旅。
PPT 里,形态各异的面塑作品依次呈现:从黄土高原粗犷面塑里藏的岁月故事,到江南水乡精致面花透出的温婉;从节庆“枣山馍”的吉祥,到民俗戏曲人物面塑的鲜活。同时老师还从面塑定义,到起源汉代、跨越两千年历史,再到面粉、糯米粉为主的材料及制作要点,带着孩子们全方位认识面塑。孩子们目光紧紧锁住面塑作品,踊跃举手、叽叽喳喳分享自己的发现,满脸都是藏不住的好奇与欢喜。


理论学习结束后,志愿者们将彩泥和模具一一分发到孩子们手中,并鼓励大家大胆创作。拿到材料的孩子们瞬间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埋头创作起来。志愿者们则穿梭在课桌间,时而帮孩子调整彩泥形状,时而手把手教他们刻画细节。孩子们一边捏着彩泥,一边叽叽喳喳地交流着,眉眼间满是藏不住的兴奋。有的小朋友皱着小眉头,专注地雕琢细节;有的则高高举起半成品,迫不及待地向身边人展示。很快,课桌上便摆满了童趣十足的作品:憨态可掬的小动物、五彩斑斓的花朵,还有充满奇思妙想的创意造型。欢笑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让整个教室都充满了温暖而欢快的氛围。这些浸润着童心的面塑作品,不仅是艺术启蒙的生动注脚,更是传统文化基因在新时代少年血脉中悄然传承的鲜活见证。


萍乡学院外国语学院“萍外星光”志愿服务团以这场别出心裁的非遗课堂,在乡村孩童与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绚丽桥梁。当民间面塑的指尖艺术遇上纯真无邪的童心,传统文化的火种便化作漫天星辰,照亮非遗传承的未来之路,也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绽放出别样芳华。